现如今,市面上的食用油品种越来越多,诸如:花生油,葵花油、菜籽油、玉米油、橄榄油等。面对众多油品选择的现代人,可能会好奇古人到底吃的是什么油?带着大家的疑问,我们来了解一下。
先秦:只有动物油
最开始的时候,油都是从动物脂肪中提取的。狩猎时代的人们发现在加热肉食的时候,会有液体从中渗出,这大概是先民对油脂最原始的认识。
有文字记载,油最开始叫“脂”或“膏”。《释名》曰:“戴角曰脂,无角曰膏。”就是说从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油叫脂,从没有角的动物中提取出来的油叫膏。比如牛油羊油称脂,猪油则称膏。关于“膏”和“脂”,还有另一种解释:凝固成固体叫脂,融化成液体的叫膏。
汉朝:最先榨油的是芝麻
最早的榨油原料是芝麻。西汉武帝时期,张骞出使西域,开疆拓土的同时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多西域的农作物种子:葡萄、苜蓿、石榴、芝麻等等。芝麻因为是张骞从西域胡地带回的,所以芝麻最早叫“胡麻”。在汉时已被用于榨油,所生产的油叫“麻油”或“胡麻油”。
宋代:啥都要用油煎一遍
榨油技术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用于榨油的油料作物开始增多。北宋庄绰在《鸡肋编》里记载:“油通四方,可食与然者,惟胡麻为上,俗呼脂麻。河东(今天的山西)食大麻油,陕西又食杏仁、红蓝花子、蔓菁子油(菜籽油)。”
在这一时期,人们对油炸食品的热爱也是前所未有。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里记载:“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,不问何物,皆用油煎。”
明代:油料作物大排名
问世于晚明的《天工开物》中,详细地介绍了十余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、油品的性状及优劣排名:最好的是胡麻、莱菔子(萝卜籽)、黄豆、菘菜子(白菜籽);其次是苏麻、芸苔子(油菜籽);再次是茶籽、苋菜子;最差的是大麻仁。
大豆、花生油吃得少
大豆花生在我国种植历史虽悠久,但作为榨油原料却很晚。为啥直到明朝还找不到种植大豆、花生油的记录?因为据考证,大约在明末清初外国品种的大豆、花生才开始种植起来。鉴于种植晚再加上不出油的原因,大豆和花生油古人很少吃……
[ 责任编辑:孙靖琪 ]